被六大毒蛇咬傷 切勿模仿連續劇處理方式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日前LINE流傳一段影片,一名遊客在新化區中興林場登山步道巧遇「百步蛇」,所幸他拿著登山杖一路敲打,將毒蛇趕至旁邊山坡草叢,才解除遭蛇吻危機。

成大斗六分院急診室醫師洪紹恩指出,若不幸遭蛇吻,第一件事是冷靜下來保護自身安全,並看清楚被什麼蛇咬到。如有隨身攜帶手機,亦可拍照供醫師參考。被無毒蛇咬傷送醫換藥觀察即可,然而毒蛇咬傷卻可能致命!但不管被任何蛇咬到,都建議送醫觀察後續變化。

除了記住蛇外型,傷口也需做緊急處理,首先脫掉同肢體的戒指、手錶及手鐲等物品,以防肢體腫脹後壓迫壞死,再以生理食鹽水或清水沖洗傷口,若手上有彈性繃帶可包紮患部,鬆緊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原則,以減少毒液回流。

此外,在連續劇中看到的一些劇情切勿模仿,包括吸吮傷口,因為會增加施救者中毒風險;也不要切開傷口,因為會增加組織傷害風險;也不可冰敷、綁止血帶,會導致肢體缺血,增加壞死風險。

台灣有名的六大毒蛇包括雨傘節、眼鏡蛇(飯匙倩)、赤尾青竹絲、百步蛇、龜殼花及鎖鏈蛇,各種毒蛇身上具有不同的紋路或表徵。不過洪紹恩說,靠特徵辨識毒蛇也有例外,如前陣子就有消防員誤以為罕見的「白化雨傘節」是無毒寵物蛇,而遭咬傷昏迷的案例。

至於蛇毒,可分為神經性(雨傘節及飯匙倩)、出血性(赤尾青竹絲、龜殼花、百步蛇)及混合型(鎖鍊蛇)蛇毒等,治療的血清各有不同,其中的百步蛇、鎖鍊蛇則需使用專屬血清。

洪紹恩表示,大部份的蛇其實是怕人的,除非蛇感覺生命受威脅才會反擊;所以,要爬樹或進入草叢時,記得要防護並「打草驚蛇」,以互不侵犯代替殺害。

台灣六大毒蛇特徵及習性

毒蛇種類 特徵 習性 毒性
雨傘節 身體黑白相間花紋 夜間出沒、生性溫馴,受干擾時喜歡逃走或捲成8字型。 神經毒,毒性強
飯匙倩、眼鏡蛇 能擴張頸部像飯匙般

身體花紋則變化大

白天活動,棲息於山區、農墾地。 咬注或噴灑神經毒,毒性強
赤尾青竹絲 草綠色身形與暗紅色尾部 生活環境廣,常以保護色藏於樹林草叢中,咬人率是台灣第一名。 出血性毒,毒性較弱
百步蛇 身體三角型交錯紋 數量稀少,夜間活動,多出沒於山坡地,常於岩縫或樹葉堆中以體紋掩藏自己。 出血性毒,毒液量大毒性強
龜殼花 身體棕黑圓形交錯紋 棲息於山區或草叢石縫內,也可能會到住家找老鼠吃,攻擊性強。 出血性毒,毒性強
鎖鏈蛇 橄欖及灰色橢圓斑交織成鎖鏈狀 在台灣相當罕見,夜間習性,喜待於河川的礫石地,出沒於東部及南部山區。 兼具神經及出血毒,毒性強
成大斗六分院急診室醫師洪紹恩表示,被蛇咬傷沒有急救黃金時間,送醫注射血清是唯一治療方式。(記者吳敏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