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一位52歲的陳姓女子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日前外出散步時突然覺得天旋地轉,且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她以為又是內耳不平衡所引起,但休息後並沒有改善,趕緊到醫院掛急診。
成大醫院急診部醫師楊朝詠表示,初步檢查病人並沒有手腳無力、口齒不清或吞嚥困難的情況,走路也沒有明顯平衡感變差,給予止暈止吐藥物治療,暈眩已改善。
病人原想回家休息,但一下床走路又開始天旋地轉並嘔吐,經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發現是小腦出血,住院治療1星期後順利出院。
楊朝詠指出,掌管身體平衡感的器官有內耳的前庭系統,及腦幹、小腦,當中一個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引發暈眩的症狀,大部分為一般內耳前庭系統引起的暈眩,稱為周邊型暈眩,即俗稱的內耳不平衡。
中樞型暈眩包括腦幹或小腦中風,又分為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但不論是哪一種中風,嚴重可能引發腦水腫和顱內壓上升造成昏迷,或壓迫腦幹的生命中樞造成心肺衰竭,所以中樞型暈眩雖然所占比例較低,卻遠比周邊型暈眩危險。
楊朝詠說,每天因暈眩求醫的病人不少,急診醫師最重要的就是要先區分是周邊型或中樞型暈眩。有些病人以為暈得比較厲害就是腦中風,其實是不正確的觀念,因為有時周邊型暈眩造成天旋地轉的程度,反而比中樞型嚴重,不能以症狀的嚴重程度來區分,要從病史及神經學檢查著手。
楊朝詠強調,腦中風和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息息相關,尤其是高血壓患者,天氣變冷會導致人體血管收縮,而血管收縮會造成血壓升高,讓血壓不容易控制,更增加中風的危險性,所以在冬天更要注意保暖,平常飲食應少油、少鹽,每天量測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