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與長照欠缺整合 老年病患隱憂多

多數老人衰退到需要長照,其實跟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記者吳敏慈攝)
多數老人衰退到需要長照,其實跟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記者吳敏慈攝)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對於新政府推動長照2.0政策,台灣高齡照護暨教育協會理事長、成大醫院內科部老年科主任張家銘認為,目前規劃的長照政策只著重社區較為健康還有活動力的老人,未注意到多數老人衰退到需要長照其實跟疾病有很大的相關性;而現今的健保又是以治療疾病為主,多未去注意許多疾病亦會造成失能且可以及早預防、以及多重疾病造成的複雜用藥與照護如何處理,忽略老年醫療與長期照顧的「交互性」、「連續性」與「整合性」。

健保不支持並落實高齡醫療照護 誰要花時間看老人

成大醫院老年科主任張家銘強調,目前健保制度,並沒有鼓勵醫師幫老人發現與解決問題,3分鐘看一位病患與30分鐘看一位複雜病況病患,健保的給付都相同,誰要花時間看老人。

張家銘主任表示,他的病人年紀多在80歲以上,要完整評估一個初診的高齡病人,並整合及說明病情與治療,至少需30到40分鐘。評估時需要花時間了解老人心靈、認知、營養與用藥狀況,以及平時的生活習慣,再花時間討論才給予量身訂做的醫療照護建議,才可達到減少門診次數與用藥,避免醫療資源浪費。

老人不是開藥治療就好 還需周全性評估

老人的健康狀況繁雜,真正照顧過複雜病況的醫師應該是避之唯恐不及,目前的醫療訓練與給付,多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多幫老人做檢查與開藥、轉介他科,因為無暇也無能力同時處理多重疾患,也讓老人揹負拖垮健保的汙名。

張家銘主任表示,老人其實不會拖垮健保,是制度設計有問題,況且老人自己大多也不願意去看那麼多科、拿那麼多藥,他強調,老人不是只有開藥治療就好,還需先做完周全性評估發現所有問題、甚至需要跨專業的團隊做介入,因為就算同樣的疾病,面對高齡病患不同的家庭背景,擬定的醫療計畫也不同,更何況老人長罹患多種複雜病況。

整合老人醫療,會影響醫院門診數與用藥量,而減少醫院收入。張家銘主任指出,如果健保提高對於多病高齡患者合理的給付,至少可提高醫院與支持醫師落實詳細評估的意願,一定可以減少健保非必要的醫療支出,病患與家屬來回醫院的奔波,減少家庭與社會的成本支出。

醫療與長照各自處理 欠缺相互整合

健保與長照是兩回事,新政府推出長照2.0版並沒與醫療接軌,健保與長照面對多病併失能的老人處理原則就是:醫療歸健保、失能歸長照,各自處理,欠缺相互整合。

雖然長照法定對象為6個月以上的身心失能者,但長照實際需求仍以老人居多,其中已開始失能但未滿6個月以上者,將來只能靠醫療有片段分科的健保治療、失能也不能及早在醫院發現就開始預防與處理,必須待疾病完全控制好或出院後滿6個月以上仍失能時,才可以回到社區接受長期照顧。

但因無完整且接續的醫療與照顧整合,事實上也無人知道該老人複雜病況適合怎樣的課程訓練或照顧,結果多病失能的老人必會每況愈下,受害的還是病患與家屬,政府必會徒增許多可預防的長照費用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