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夾娃娃機成癮 醫師:無法自拔需就醫

夾娃娃機示意圖,與本案內容無關。(主流傳媒資料照)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台灣夾娃娃機充斥於大街小巷,對多數人來說只是娛樂,但卻有人抓到無法自拔。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主任張俊鴻指出,新竹有位35歲的林姓男子從事電梯維修業,沉迷娃娃機竟然玩到錢不夠,瞞著老婆辦信用貸款,最後為了娃娃機花費和貸款,竟犯下竊案,毀了原本穩定的工作和生活。

另外,高雄從事板模工作的40歲張姓男子,也因為夾娃娃機花費過大,把20800薪水花完後,因價值650的藍芽喇叭鐵盒屢夾不到,竟用強力磁鐵去偷藍芽喇叭,被店家發現報警處理。

張俊鴻說,從腦科學的角度,人的大腦有個俗稱快樂中樞的獎賞回饋系統,1953年的加拿大奧茲(James Olds)和米爾納(Peter Milner)在老鼠的某個腦部插入電極,老鼠籠裡面有個桿子,壓桿子就會電極老鼠的大腦,發現老鼠竟然不吃食物,寧願一直去壓桿子。

傳統的成癮研究就已經發現,古柯鹼、酒精、安非他命可以誘發這些腦部區域活性增加,有趣的是新的研究發現熱戀期(3個月內)、吃巧克力、幽默的笑話也會增加這些腦區活性。張俊鴻推測玩夾娃娃機可能促發這個系統,多巴胺大量分泌,產生愉悅感覺。

成癮包括耐受、戒斷、失控三大特性,新的研究發現某些行為也會成癮,例如玩夾娃娃機,可能要越夾越大或越多的娃娃才覺得爽愉悅(耐受),不能玩的時候就坐立難安覺得煩躁(戒斷),開始影響工作上學甚至把薪水花光貸款(失控)。但有這三大特性不代表就是成癮,醫師建議還是要進一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