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零分,經濟一百分,是此次高雄市長韓國瑜勝選的主因之一。但相鄰的台南市還一直圍繞於政治問題打轉。台灣除了行政效率差,投資環境更是因政治充滿了變數,有經驗的企業主就瞭解,國內有太多法令可對企業「依法卡關」,流程像極了白老鼠玩滾輪,毫無效率的在原地空轉。
去年地方大選,媒體焦點多集中在北北高及台中,各地選情冷,台南也不例外。選舉結果,民進黨在台南得票率首次跌破4成,讓勝選者膽顫心驚,準備著手回應所謂的民意。
因此黃偉哲上任簽署的首份公文,即是要求中央不要展延龍崎掩埋場的開發許可,更特地選在就職滿月宣布,依法暫定該場址為自然地景,獲得環團與反對人士不少掌聲。
但得票率剩38%與「龍崎掩埋場」何干?若換成,陳其邁與韓國瑜兩強在台南對決,試問其他無黨籍候選人可拿幾票?答案顯而易見。更弔詭的是,其實人民不太關心龍崎掩埋場相關議題,因選民多數搞不懂、也不會有興趣,這從各家媒體的點閱率就可窺知一二。
還未公投前,民進黨也以為反核是主流民意,為什麼?因為流行,但流行不見得是多數。當時坊間流行許多標語,諸如「不要再有下一個福島」、「我是人我反核」、「用愛發電」、「守護下一代的未來」。不需理解核反應爐與燃煤機組等專業知識,文青式嘉年華,不上街遊行,就是不夠時尚。
然而,核電廠與掩埋場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皆是國家在經濟發展上,不可或缺的必要設施,短期內都找不到可替代的解決方案,但卻都一直在政治角力上拉扯,反對者得到的掌聲,幾乎超越沉默的多數。
要說與國際接軌更是空談,在台灣非核家園聲浪高漲的同時,浪漫又先進的法國核電占總發電量近8成;延宕十多年的掩埋場在未遭宣布停工前,G20成員國南韓早已爆發垃圾危機,估算要花58億韓元,來處理各地堆積如山的垃圾。
當初政府將掩埋場預定地選址在台南「龍崎工業區」內,即是為了解決南部地區事業廢棄物的問題,何況台南又是汽機車零組件與螺絲工廠的生產重鎮,更不用說轄內南科園區有許多大廠進駐,縱使推動環保回收不遺餘力的台積電,每年仍有約400公噸不可回收再利用的事業廢棄物必須掩埋。
核電廠也好,掩埋場也罷,忽略沉默的多數,不但易走上文青治國的「務虛」路線,政治一百分,不顧民生經濟的草率決策,若始終被刻意操作的民粹牽著鼻子走,注定死路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