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鈣攝取量普遍不足!十年內骨質疏鬆盛行率達42%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骨質疏鬆症已是全球第二大重要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威佑指出,國際骨質疏鬆基金會針對台灣地區流行病學資料估計,我國50歲以上人口在2013年有32%為骨質疏鬆症高風險族群,預計2025年增為42%,2050年增加至57%。

骨質疏鬆沒有症狀,病人往往都是跌倒後嚴重骨折就醫才發現,李威佑說,「骨質疏鬆症」的定義為骨質密度值小於等於-2.5,雖然骨質疏鬆症不會引起症狀,但是骨質疏鬆和骨折有著密切關係。

造成骨質疏鬆症的原因很多,除了女性停經以及老化之外,還有體重過輕、缺乏運動、鈣質或維生素D不足、抽菸、喝酒過量、內分泌失調、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其他可能造成骨質流失的藥物如制酸劑、抗痙攣藥物、利尿劑等。

美國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和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建議,50 歲以上成人每日至少需攝取鈣量1200毫克和維生素D3約800至1000國際單位(IU),對於高骨折風險或已經發生骨鬆骨折的病人,應該要積極使用抗骨鬆藥物治療。

李威佑表示,抗骨質疏鬆藥物主要分為抗骨流失類藥物、促骨生成類藥物、以及兩者混合型藥物,不論任何藥物,需治療一年以上才可達到減少骨折的效果,門診常見治療中病人因無症狀自行停藥,一旦跌倒,又再次面對骨折之苦,因此不宜太早停藥,提醒骨鬆高危險族群,應及早接受骨質密度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李威佑說,雖然骨質疏鬆症不會引起症狀,但和骨折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