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完刀為什麼還要化療?醫病共享決策分析利弊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大部分的癌症患者開刀後,如果需要接受化療,心情都很緊張,大多會問「不是都開刀了,為什麼還要化療?」雖然台灣醫療技術日益進步,但當病人罹患癌症時,對於未來治療的徬徨仍屢見不顯。

台南市立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李楊成表示,第二、三期的癌症病患,開刀後面臨是否化療以及何種化療方式的抉擇,常因資訊不對稱,易心生恐懼,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分析利弊,協助病患找出符合的治療方式,做出最適選擇。

李楊成表示,以大腸癌為例,第二期高危險群以及第三期、第四期患者都會建議接受化療。而化療又分口服與注射,各有優缺點,前者可居家服藥,但療程需一年,五年存活率55.6%,後者每次療程需住院3天,2週一次共6個月,五年存活率70.9%,此兩種方式並無絕對優劣。

61歲陳姓男子今年五月被診斷出大腸癌第三期,開刀切除病灶後需接受化療以求更好療效,陳男猶豫到底該選口服或注射,所幸醫師李楊成與癌症個管師呂雅亭透過醫病共享決策,分析兩種治療方式的利弊,協助患者做出最適選擇。

陳男感謝副院長林逸文開刀治療,林逸文表示,疾病治療尤其是癌症,與家人充分的溝通以及支持有助於提升治療成效,醫病共享可以協助醫師、患者與親屬建立互信關係,讓患者更有信心面對治療。

病患常因資訊不對稱而徬徨,台南市立醫院透過醫病溝通,尋求最好的治療方式。(記者吳敏慈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