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骨折」死亡率比癌症高:生命最後8年不是在醫院就是長照機構

(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綜合報導)骨科醫師陳建宏指出,「骨鬆性骨折」中,最令人最害怕的是「髖關節骨折」,一年的死亡率為15至20%,高於癌症等其他疾病,失能的風險則高達25%。不開刀就臥床,躺久了易生褥瘡、泌尿道發炎、肺炎等致死併發症。遺憾的是,即使手術治療順利,身體功能大不如前,生活無法自理,兒女又無法照顧,只能找外籍看護照顧或送到護理之家。

台灣一年有2萬例個案,有2成約4000個家庭,因患者往生而心痛;有3成約6000位患者進入慢性照護,而在生命最後8年內在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奔波。陳建宏說,在這最後幾年,家人能做的就是接來自醫療機構或長照機構的電話,以及簽同意書。

陳建宏說,現代人的慢性病,已非大家習以為常的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所謂的「三高」與癌症,而是:骨質疏鬆、肌少症、衰弱與疼痛。因此最重要的治療是運動,運動在於肌力訓練。但要肌力訓練,就要有訓練激勵動力,有肌力訓練,不僅可以預防骨折,更可以讓自己快樂與家人快樂。

陳建宏指出,骨質的巔峰年齡在25至40歲,年紀越大,體重卻減少,就要留神骨質流失或疏鬆;體重增加,就得注意退化性膝關節炎。要釐清觀念的是,不論「骨質流失」或是「骨質疏鬆」都「沒有症狀」,但兩者都有高風險的骨折機率。

面對骨質流失或骨質疏鬆,陳醫師建議保「密」防「跌」。保「密」,即保持骨密度:加強鈣與維生D3以及骨鬆藥物使用,利用早上或傍晚曬太陽,都是保「密」方式。多吃原型食物,如菇類、芝麻、豆腐和深綠色蔬菜等鈣質含量較高的食物,防「跌」,就是預防跌倒:評估跌倒風險以及下肢肌力訓練。

強「密」健身:強化下肢肌力是很重要的訓練。大腿被稱為人的第二個心臟。大腿沒有力氣,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很容易發生跌倒與骨折。會場上,陳醫師與台灣勵志協會林慧玲副理事長當眾示範「深蹲」與「棒式」運動,從站立、坐著到蹲下取物,永遠要做到:「脊椎挺直」。

陳建宏現為陳建宏骨科診所醫師暨負責人、台南市醫師公會北區副組長、成大生醫工程博士候選人、成大體健所碩士,曾任高雄榮總台南分院高齡骨科主任、創傷科主任。

陳建宏醫師經歷包括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日本醫科大學足踝科臨床研究員、馬來西亞大學臨床研究員等。曾獲退輔會高榮台南分院年度貢獻獎、退輔會高榮台南分院優良醫師楷模與優良教學醫師、醫療專欄作者、多間大學講師。

TIA名人講堂邀請陳建宏醫師談骨質疏鬆,推廣預防醫學。
TIA名人講堂邀請陳建宏醫師談骨質疏鬆,推廣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