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傳媒記者吳敏慈/台南報導)為加速及擴大細胞治療的臨床應用,國立成功大學校長蘇慧貞與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今天簽署合作協定,雙方將分享臨床及實驗室資源,進行人員交流及訓練,並將共同合作進行細胞治療臨床試驗,推動各項細胞治療業務。
成大醫學院院長沈延盛指出,雙方將以免疫樹突細胞治療胰臟癌之臨床試驗為起點,逐步擴大合作至治療皮膚疾病、困難癒合傷口、退化性神經疾病、眼睛及心血管疾病等。相信藉由結合國內2大重要醫療及研究機構之資源,必可成功開發及推動新穎細胞治療技術以嘉惠病患。
他表示,成大醫院為南部之醫療重鎮,專攻急重難罕疾病,也積極發展細胞治療之研究及臨床應用,目前已有不錯之成績;國家衛生研究院肩負推動國內醫療研究及藥物開發之重任,癌症研究所過去20多年來也持續投入細胞治療研究,並已與成大醫院等多家醫學中心執行過多項癌症免疫治療臨床試驗。
近年「免疫查核點抑制劑」藥物在癌症病患身上展現出非常優異的治療效果,各大藥廠也前仆後繼地投入各種免疫調節藥物的研發。因應這樣的細胞治療國際趨勢及國人的期盼,近期政府的相關法規,包括特管辦法及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等,也配合朝向更開放的方向進行修改,許多醫院及生技公司也積極投入細胞治療產業。
目前特管辦法已經開放使用6項細胞治療技術於臨床上治療病患,適用對象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用於大面積燒傷及困難癒合傷口等。以成功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的醫學中心及學研單位合作主導之細胞治療開發,除可嘉惠病患之外,也可協助相關產業發展。
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所長陳立宗表示,最近幾年由於「免疫查核點抑制劑」藥物在癌症治療上的成功,大幅改變傳統的癌症治療思維,從以攻擊腫瘤細胞為策略,變換為重塑體內的抗腫瘤免疫系統。此藥物大多藉由重新活化體內抗腫瘤免疫細胞,來抑制或殺死腫瘤細胞,在某些病患甚至可成功治癒癌症,在此領域有重要貢獻的學者James Allison 及本庶佑都因此榮獲諾貝爾獎。
目前有國外藥廠成功開發免疫細胞治療藥物,如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就是以基因工程方式改造T細胞,增強其辨識及殺死腫瘤細胞的功能,直接利用抗腫瘤免疫細胞作為藥物來治療癌症,也在白血病的治療上得到突破性的驚人效果。成功大學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國內許多機構也紛紛投入相關細胞藥物開發。
以幹細胞為細胞治療藥物也是最近極為熱門的話題,特別是人類間質幹細胞的臨床應用。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劉柯俊表示,間質幹細胞為一種多元性前驅細胞之細胞群,具有分化成多種間葉細胞系之能力,而間葉幹細胞易於由骨髓及其他幾種器官,例如脂肪組織、胎盤、羊水、及胎兒組織中分離出,且已被證明可分化成外胚層細胞類型,使得此種幹細胞成為多種疾病之細胞療法的熱門選擇。
劉嚴文醫師指出,間質幹細胞除了具備多元性分化能力外,骨髓及胎兒之間質幹細胞已被報導具有免疫調節或免疫抑制的功能,因此也被應用於治療自體免疫疾病或減少器官移植免疫排斥之臨床藥物開發。
此外,成人個體細胞經由基因改造製造出來的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因具有優異的分化功能也同樣受到重視,日本學者山中伸彌也因此貢獻而獲得諾貝爾獎。目前,以誘導性多能幹細胞進行的眼睛及心血管疾病的初步臨床試驗,也有不錯的成績。